声音设计专业是音乐制作的“魔法师”,创作者通过对音频的创作、编辑、合成等处理,为影视、游戏、动画、广告、剧院演出等多个领域赋予独特的听觉体验,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沉浸感
本期我们的专访主角,在25申请季中,拿下了伯明翰皇家音乐学院、伦敦大学学院、爱丁堡大学、格拉斯哥大学、曼彻斯特大学、西伦敦大学、威斯敏斯特大学多所综合大学和音乐学院的录取,快来听丁同学的分享!
25fall丁同学所获offer,更多offer更新中
01
为什么要学声音设计?
我现在是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学(音乐传播方向)的一名学生,想在研究生阶段去探索音乐制作、声音设计的内容,我特别开心的是目前申请的学校都拿到了offer,这也是对我申请季努力的肯定。
回顾我的申请,选择声音设计,还是挑战了一些跨专业的内容。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,主要是因为我在大一的时候,认识了学院录音系里不少优秀的师哥师姐,与音频制作结缘,从那以后,我自己就会在网上开始摸索着学习,看一些音乐制作的技巧。
丁同学大学期间校园活动剪影
我的本科专业比较偏理论,要跨申音频制作这一类技术型的专业需要学习不少新的软件,所以在作品集的准备上我打出了“提前量”。
02
确定音乐留学后,时间如何规划?
我是一个J人,所以平时就很喜欢做计划。从大一开始,我发现我对音频技术特别感兴趣之后,我就一直往这个方向钻,自己平时看油管的视频,学技术,老师和同学也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;后来在大二就有考虑继续念研究生,更透彻地学习专业的音频技术。
在我的调研和考察之后我发现,去国外留学会更适合我,一方面是国外院校对跨专业的包容度更高,另一方面自己也确实想去不同的地方看看,在有文化碰撞的土壤之上,会开出怎样的音乐之花,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,我的目标更加确定了。
所以我2023年4月份的时候就进入斯芬克学习,从基础的乐理、视唱练耳开始,一步步开始为创作作品铺垫。我特别喜欢早早做打算,我担心所有事情堆积到大三的时候力不从心。
中传大三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比较大,我觉得可以趁着大二下的时候,先把留学的内容梳理出梗概,音乐作品更不可能一蹴而就,必须要一些时间去打好基础,我就是打出了这个提前量,最后再去查漏补缺。
正式的第一个项目制作是2024年初,我在2024年8月底的时候就完成了全部的作品和作品介绍,因为比较强的计划性,所以整个申请季的作品节奏我把握的还是比较顺利的。
大三的时候,我参加了北京环球影城的实习,这3个月里,我不仅把音频技术用到实践里,还认识了很多外国的演职人员,在控场、协调能力上得到了锻炼,这段实习也成为我申请文书中的一段重要经历。
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录音、混音上,给演职人员录制备份,园区里的环球流行乐、盖比娃娃屋板块我都有参与,包括去年大家应该有关注到的环影万圣节活动,里面的玩偶配音工作我也参与啦,还是挺有成就感的。
03
声音设计专业如何选校?
综大和音乐学院都在考虑之中
我的院校list还是以英国为主,既包含了综合类大学也有音乐学院。我选择综合大学综合考虑了QS排名、院校就业认可度等多个方面;而选择音乐学院是因为想在音频技术领域钻研的更深更精一些,因为我自己本科的专业相对来说更理论一点,所以想在研究生阶段更向往成为一名“技术流”的音乐人啦。
极限!面试准备时间不足24小时
拿到这么多offer我还是挺开心的,伯明翰皇家音乐学院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。12月中旬邀请我面试,10天后我就收到了offer。
我在正式面试前1天才收到了面邀邮件,这意味着我的准备时间不足24小时,当时确实是捏了把汗,伯皇的2位面试老师也看出了我的紧张,面试过程中还非常耐心地安抚了我2次,老师们的这种友善和亲和,让我整个面试还是比较顺利的。
相较于音乐学院,大部分英国的综合大学是没有面试的,威斯敏斯特大学邀请我参加了面试,相较于伯皇,威敏的问题更侧重我本身的学习经历、个人经历等等,对作品的面试内容是比较少的。
04
声音设计的作品集如何准备?
我的作品集整体包含了4个项目,每一个项目都是紧紧围绕着我的兴趣爱好以及我对音乐理解,突出了我自己的特点。
这是我“玩”出的音乐作品
我一直认为,做音乐不能只是伏案思考,要学会“玩”,学会感受。
我在23年1月的时候去爬了四姑娘山,即便爬的是最缓的山峰,登顶之后的风景还是深深震撼到我了,自那以后,我的作品中就开始融入了自然的元素,开始思考自然和人的关系,我也开始关注国外和我有相同兴趣的音乐人,开始研究他们的作品;同时,爬山、徒步过程中的照片也成了我作品集中的素材。
所以我的2个作品都是和自然主题相关的,其一是纯声学音乐作品,讲述了海底的自然现象;另一部作品尝试了音画交互,展现了冰岛火山喷发的主题。在制作软件上,我先后使用了Logic pro和Touch designer共同创作了整个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