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音乐专业的申请中,除了有传统类的声乐、器乐类专业,音乐制作类专业也是申请中的热门。本期专访的主角拿到了多枚英国声音艺术专业的录取,这是一门集声学、视觉、交互等多元内容的小众学科,快来聆听她的申请故事吧。
01
爱看展、爱装置
热爱大自然的声音
我的本科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录音艺术专业,我自己平时除了音乐之外,对看展也很感兴趣,特别是大型装置和摄影的展览。我觉得从展览、自然等事物中可以汲取到很多的灵感,逐渐地,我会将这些灵感用在我的原创音乐之中。
本科专业的学习是比较综合和多元化的,大一的时候会有音乐基础课程,类似声音原理,从声学的本质去研究和学习。后来就会接触到作曲的学习,包括古典传统作曲,交响乐、流行作曲等等。
录音艺术还会接触到一些很新的创作手法,比如计算机音乐创作、电子音乐创作、录音(recording)内容,这一部分我们有很大的自由度去收集声音素材,去做混音、影视声音合成等等。
除此之外,我们还会去一些大型的表演中学习经验,研究现场声音的设计、设备的搭建,另外就是美术、游戏、视觉方面的内容学习。录音艺术能够涉及很多的声音研究学习。
02
坂本龙一是我的偶像
很看好录音艺术的未来发展
在学习这个专业之初,我受到了坂本龙一的影响。他是一个很多元化的艺术家,除了大家熟知的电影配乐作品外,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玩实验电子音乐,后续也在做声音艺术、装置;
我刚上大一的时候,有一些独特的收集声音的习惯,也是在看了他的纪录片之后有所启发。纪录片中有一幕:他在雨天带着水桶,收集雨水,然后把头扎在水桶里去听声音,那一幕给我的触动非常大。
这对我后来逐梦音乐的态度,思考音乐的意义,都有了很深的影响。
除了本科的学习经历和我个人的兴趣之外,我觉得录音艺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。这种声音艺术的话与一些大型装置的合作延伸范围很广,目前国内对声音艺术的实践比较少,对我而言,未来的潜力很大。
03
作品集大胆挑战”空白“领域
选题灵感从自身出发
我的三个作品集风格都不太一样,但都比较能代表我自己的风格。
我的第一个作品是技术与新闻时事的结合,主要表达了女性的力量。这部作品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,由于其中涉及到一些交互的程序,我在MAX软件方面是零基础的小白,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它的可操作性很强,未来可以结合很多的大型装置,而且可以将情绪可视化,我觉得在这部作品中我的收获很大。
第二个作品我表达了我对自然声音的热爱,这是在我经历川西之旅的过程中获得的灵感,在巍峨的高山之下,发自内心的一部创作。
第三个作品结合了我自己的成长环境,做了一个文化相关的内容。因为我自己是福建人,想在作品中体现出一些民族特色的内容,于是我用了一些合成器,用具象化的手法表达了游神活动这样抽象的主题,获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总体来说,我的作品集中有自然声音的采样,声音叙事的思考,严肃电子音乐的内容,我希望通过这样饱满又富有个人特色的内容获得招生官们的肯定。
04
注重音乐基础与底蕴
目标:冲刺伦艺
除了实际的操作之外,理解录音艺术的底蕴尤为重要,在本科我们就有学习艺术赏析的相关课程。老师们会从美术史的角度带着学生们做经典作品的赏析,也会分享艺术家的经典创作,带着我们去大型的展览进行实地学习,这些对我理解专业都有很大的帮助。
我本科在国美,身边不少同学选择了伦敦艺术大学继续深造。我在看到了伦艺研究生课程设置后,我觉得很有意思,课程中有很多recording的内容,作品中也有大量和自然音乐、自然声音相关的课程设置;另外,还有装置类的课程。我觉得伦艺这个专业完全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一样,所以在申请之初我就有比较明确的目标。
另外,我也很喜欢伦敦这座城市,丰富的艺术资源,超多的展馆,各个方面都很适合我。
复杂软件零基础,感谢SFK老师的点拨
对我而言,学习MAX并成功运用到作品集中对我来说是个比较大的挑战,我从中也收获颇多。对于软件的实操,哪怕以前没接触过的音乐软件,只要多尝试,也能比较快上手,因为音乐类软件都有相通之处。
但MAX对我而言是全新的领域,功能强大,操作复杂,如何用程序编辑出我想要的效果成了当时最头疼的事情。我记得我学习MAX软件的笔记记了厚厚一本,很担心学了新的东西忘了旧的。
这个过程还是很感谢斯芬克老师们的帮助,我有什么想法都会和老师们充分地沟通、讨论,我们会坐下来一起分析怎么才能呈现出最好的效果。
最后,我建议大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目标,这样才会有具体的规划,按照规划去做,整个申请的节奏就比较容易把控。
另外,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。未来想要在音乐行业发展的同学们,没有热爱和动力,其实很难坚持下去。在做音乐这方面,要有信念,未来会越来越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