准备音乐留学的同学们对英国的一系列“皇家”音乐学院一定不会陌生,特别是以“大小英皇”为代表的皇家音乐学院,更是无数学子心中向往的音乐殿堂。
英国皇家音乐学院(Royal College of Music,简称RCM),被称作“小英皇”,是世界顶级的音乐学院之一,在2023QS学科排名/表演艺术中位列第1!
如何在申请季拿下英国皇家学院RCM、金斯顿大学、布里斯托大学等6所院校的录取?快来听影视配乐专业录取的Z同学分享她的申请季故事~
01
扎实的音乐基础
在兴趣中不断成长
在音乐留学的准备过程中,很多同学都是因为兴趣,进而发展成自己想深入探索的专业。拿到RCM影视配乐专业录取的Z同学,从小开始学习钢琴,在浓厚音乐背景的熏陶下,她也在不断探索,找到自己的发力点,继续深造。
“选择影视配乐,要从一部电影说起”
我从3岁半起就学习钢琴,所以一直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。父母在培养兴趣这方面非常支持我,家里音乐氛围也很浓厚。
我对影视配乐专业产生兴趣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从小我的妈妈就会买芭比和迪士尼,还有宫崎骏的动画片给我看,我无意识地就对电影中那些优秀的音乐有了兴趣,在我有了第一个mp3后,我的歌单里一定会有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的配乐。
长大以后,我更能感受到一部好的电影或者游戏,往往都有着优秀的音乐作品。就像我喜欢的汉斯季默,他的代表作有《狮子王》、《黑暗骑士》、《加勒比海盗》等,我至今都还记得当时在电影院看《超凡蜘蛛侠2》电光人组曲出现时,我似乎能感觉到血液在随着音乐的速度流动,我意识到原来电子音乐和管弦乐的结合可以让画面情感更加的爆炸。
还有Ramin Djawadi,他的《疑犯追踪》、《西部世界》配乐和影片相辅相成,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在看了很多遍这些优秀的电影后,我意识到配乐对人情绪的调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,我找来了卓别林的默片电影和之前的一些老电影,我更能理解音乐的情绪深深影响着视觉的体验。
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,随着基础乐理知识的增加,以及对影视配乐的喜爱日益增加,我对自己创作音乐的欲望也越来越强。
Z同学总谱制作剪影
“国内本科毕业后,选择Gap,基本功从没落下”
2020年,我从国内一所211的综合院校本科毕业,本科时我学的是音乐学,我这个专业不全是理论,也会涉及到录音、作曲、配乐等等课程,总的来说,还是比较全面的。
在毕业后,我没有马上选择出国读书,而是先备战了国内的研究生,在这段时间,我还在做钢琴伴奏,音乐的基本功没有落下,这也是我后来申请的优势之一。
国内研究生的初试压力其实非常大,花费一年半载备考,要在初试“一锤定音”,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,时间和精力成本都非常高;而相比较申请国外的研究生,可以反复打磨作品集,准备的过程是分阶段的,这样的模式更适合我,也更能发挥出音乐生的优势。
02
在创作中找到平衡
拿下梦校录取
从2020年本科毕业,到2023年的研究生申请,Z同学在升学之路上不断寻找和摸索更适合自己的方式。在音乐作品集的制作过程中,她也有印象深刻的故事想要分享给大家。
“4个作品,每一个都见证了我的成长和进步”
在申请中,我一共准备了4个作品,每一个作品我都很喜欢,它们是不同的主题,也反映了我在创作过程中不同的心境。
第一个作品是动画片,关于三星堆的宣传内容。当时在创作的时候就想,作为一名中国学生,还是想在申请中体现一些中国元素,创作一些能代表身份的、民族的配乐,所以就选了三星堆的内容。
第二个是电子音乐作品,结合了中东、埃及的元素,也比较偏向民族风格;第三个是电影《碟中谍》的视频配乐,这段影片中的两个男演员我非常喜欢,而其中的打戏是由中国武术指导去排演的,虽然原片中这一段并没有配乐,但我看这段影片的时候非常“上头”,就创作了一段配乐。
第四个作品是比较情绪化的一段交响乐,主要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多元化创作能力。
“创作陷入瓶颈,老师点拨,豁然开朗”
不知道同学们在写自己的作品时会不会产生矛盾,很难找到一个比较舒适的平衡点,我在摸索这个平衡点的过程中还是下了挺大功夫的。
反思了一下当时的创作历程,由于我准备国内研究生时报考的是作曲专业,当时考虑的是,影视配乐一定是要考察作曲能力的,如果我展现出很强的作曲能力,那影视配乐肯定没有问题。
正是这样的“思维困局”,让我起初在做作品集的时候太保守,用了很多非常保守的和声链接,却很难将画面和配乐协调地结合在一起。后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我又创作了很多激进的配乐,有些矫枉过正。
我记得我每次拿作业给老师看的时候,只要老师开始抹头发,我就明白我写得肯定又是乱七八糟。